胃息肉的病理和危害
一、肿瘤性息肉(腺瘤性息肉,胃腺瘤):为真性肿瘤,胃窦部多见。常为单发性,多不 带蒂。直径通常在1.0~2.0cm,部分可增大到4cm以上。多发生在粘膜浅层,外形常呈球形或半球形,也有呈扁平形隆起者多称为扁平腺瘤。腺瘤表面光滑或呈颗粒状,甚至 分叶样、桑椹状,色泽可充血变红,位于贲门、 幽门区者经常形成糜烂或浅溃疡。腺瘤虽属 良性,但腺上皮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增生,重度 者和早期癌不易鉴别,故称其为交界性病变。 根据组织结构可分为:
(1)管状腺瘤性息肉:由增生的腺管构成,腺管分支密集,上皮细胞呈柱状,单层排 列,细胞大小均匀,核杆状,深染,位于细胞.基 底侧,排列密集。此型息肉可出现不同程度 的异型增生,甚至可见早期癌变灶。癌变率 约为10%。
(2)乳头状腺瘤性息肉 生长大量的、大小不等的乳头状突起,乳头表面被覆单层或多层柱状上皮,细胞排列整齐.高校状上皮细胞被覆分支状含血管的结缔组织索芯组成,构成手指样突起的绒毛,有根与固有层相连。有时可见腺管状结构及乳头结构并存,有时乳头史纤细,呈绒毛状,所以称之为绒毛状息肉。癌变率高达50%—70%。
二、非肿瘤性息肉:包括较常见的增生性息肉、错构瘤性息肉和炎性息肉。
(1)增生性息肉:最常见,占85%-90%,多为单发,也可多发,呈球形或半球形。有蒂或无蒂,息肉多较小,直径通常<1cm。常见于胃窦部,是慢性炎症引起粘膜过度增 生的结果。息肉表面光滑,色泽正常或稍红, 突出粘膜表面。由增生的上皮及固有腺组成,偶可观察到有丝分裂相和细胞的异型增生。间质以慢性炎症性改变为其特点,并含 有起源于粘膜肌层的纤维肌肉组织条带。上皮细胞呈高柱状,含粘液,细胞排列整齐,无 明显异型性,偶可见肠化生,癌变率<5%。
(2)炎性息肉:可分为两类,一类为由炎症间质、肉芽及增生上皮组成的单个或多 个息肉;另一类为粘膜炎症疾病又称假性息 肉,如原病变消失该息肉即消退。主要是由 粘膜的感染,腺管扩张、潴留等病变引起的。 息肉表面被覆正常胃粘膜上皮,分化较好,有 时息肉表面有糜烂及肉芽形成或粘膜再生,腺管生长不规则,很少见上皮异型性改变,也 很少恶变。
(3)错构瘤样息肉:是遗传性胃肠道息 肉病在胃部的表现。约34%-60%家族性息肉病和Gardner’s综合征伴胃部多发性启肉。其组织学多为胃幽门腺或胃体腺构成.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增生,表面有炎症或埃糜烂,偶伴有异型增生,极少癌变。
推荐阅读: 南宁哪家医院做胃息肉专业| 南宁哪个医院看胃息肉好| 南宁做胃息肉手术医院哪家好| 本文章链接地址:http://www.0771ybgc.com/wbjbing/wxrou/2081.html即日起,通过电话或者网络预约挂号的患者可享受:
扫一扫
有惊喜